中国酒都:一座建在峡谷之上的城市阅读数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北部的赤水河峡谷沿岸,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仁怀市面积1788平方公里,人口64万人。仁怀2017年的GDP为640亿元,是贵州经济第一强县,也是中国百强县之一。仁怀出产茅台等白酒,为中国酒都。
翻开仁怀市的地图,我们发现,仁怀市位于贵州和四川的交界之处,赤水河从这里流过。由于赤水河谷十分的深,因此在仁怀形成了著名的盐津大峡谷。仁怀市就建在盐津大峡谷之上。
仁怀的历史和赤水有分不开的关系。宋元明清四朝时期,朝廷在赤水河流域设置过仁怀县、仁怀长官司等,但是县城均在今天的赤水市。雍正八年,移县治于生界亭子坝,也就是今天的仁怀县城,至此,仁怀才开始建制。乾隆十三年,改为仁怀厅,属遵义府管理。民国时期,降为仁怀县。1995年,设县级仁怀市。
茅台镇
仁怀是贵州经济第一强县,也是中国经济百强县,这主要得益于赤水河。贵州历史上不产盐,贵州的盐主要由四川供应,历史上叫做“川黔入黔”。明清时期,赤水河成为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而仁怀的茅台镇正好处于赤水河航运的终点。川黔便从茅台开始运往贵州各地,当时茅台成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一,清末民初,贵州省三分之二的食盐由茅台镇起运各地,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说法。
茅台古镇
随着航运的兴起,赤水河沿岸的白酒产业也兴起了。《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清光绪年间,“茅春、茅台烧春、回沙茅台”已远销诸省,其独特工艺也大体定型。民国时期,茅台镇的白酒产业进一步发展,茅台酒拿下了巴拿马世界博览会的金奖。
仁怀还是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地点之一。1935年3月,红军主力从遵义再次西进仁怀县境,茅台镇成为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的渡口。现在建设有茅台茅台渡口纪念碑,1982年2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的领导人曾在此畅饮茅台酒,写下无数的诗句来赞美茅台酒。
茅台渡口
现在,依托茅台酒为主导的白酒产业,仁怀市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里生产的白酒品牌多达上前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目前整个仁怀市的白酒产量只占全国2.4%,但是却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白酒利润,一个茅台镇的白酒利润比整个四川省都高。走进茅台镇,这里的每一个建筑都和白酒有所联系。主要的有世界最大的酒瓶,国酒门,国酒文化城等。
国酒文化城
到仁怀旅游,主要就是体现酒文化,除了著名的茅台古镇以外,还可以前往赤水河岸的沙滩乡境内吴公岩绝壁,这里刻有“美酒河”三个大字。其字体潇洒稳健,雄放有力,为“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赤水河沿岸出产了茅台酒、金沙回沙、习酒、郎酒等名酒,因此被称为“美酒河”。
盐津河主河道全长约38公里,是赤水河的支流,大多为峡谷地貌,两岸山势嵯峨,危岩耸峙,河谷深切,藤木繁茂。这里有盐津河大桥、盐津湖、国酒门、巨型茅台酒瓶等景观,是体验国酒文化的好去处。这里还有怀阳溶洞群,包括石膏洞、水帘洞、莲花洞、桂花洞、山王洞、罗教洞、连望洞、杉林洞、罗汉洞等。
枇杷村八卦田是仁怀新打造的景区,占地320多亩,这个八卦图案建在坛厂镇枇杷村胜利组,属农旅一体化园区。站在附近山坡向下俯瞰,各色植物勾勒出的八卦图案,分乾、坤、震、坎、艮、巽、离、兑八个方位,与周边红顶的农舍互为映衬。
-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环游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