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作者您好:

平台方近期接到网友多起投诉,被部分作者文章内容包含的外部链接、二维码、电话等内容误导点击访问,发现其非推介地官方信息,亦非机构作者官方信息,真假难辨,造成困惑。

环游号作为国内首个央级新闻媒体和地方文旅机构共同推出的自媒体平台,将为文旅行业建设官方发声渠道为宗旨,服务行业机构、学者、专家和网友,为此,平台方从即日起,要求各作者发布的文章内容务必清除非官方外部链接、非官方二维码、非官方电话等,若发现故意发布上述内容,平台方将对文章作者永久禁言。 感谢您的支持。

已了解

紫竹院周边这么多景点 逛累了也舍不得停!
阅读数

分类:1548230058000

周末带孩子来紫竹院冰场嬉戏,玩累了不妨逛逛周围景点。这周边有不少可去的地方,比如国家图书馆就在附近,走过去不过几百米。要说中国哪里最有知识,哪也比不上这吧!可以去中国古动物馆看看生物化石,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可以去李四光纪念馆和鲁迅故居,看看当年他们是怎么生活和工作的;可以去周边寺庙走一走看一看,听听梵音,静静心~

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京师图书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图书馆致力于增进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界、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国家图书馆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馆藏文献超过3500万册件并以每年百万册件的速度增长。馆藏总量位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七位,其中中文文献收藏世界第一,外文文献收藏国内首位。

国家图书馆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随着信息载体的发展变化,国家图书馆馆藏规模不断扩大,类型日益丰富。目前收藏了的缩微制品、音像制品,还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数字文献资源库和服务基地。

国家图书馆的建筑也非常有特色,各区域用玻璃进行分割,大厅采取了开放式设计,通透自然,拥有大家之气。坐电梯到顶层俯瞰整个大厅,直接上图感受一下视觉冲击。玻璃屋顶使整个图书馆光线充足,身处于阅览中庭的人们仿佛置身于大大的庭院。当阳光洒在地板上,这里便能满足你对图书馆的一切幻想。每年最炎热的七八月份,国图基本座无虚席,每个人都低头看书,做着自己的事,安静又安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中国古动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的国内惟一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

馆内按照古动物的演化序列划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树华古人类馆)五个展厅(古鱼类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及特展展厅)。依托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余万件标本,展出了从中精选的有代表性的藏品900余件。这里陈列着自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史前时代的地层中产出的各门类化石标本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包括无颌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等,全面展现了史前动物和古人类的自然遗存和遗迹,及其生命演化的宏伟历程。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

李四光纪念馆 

李四光(1889-1971),字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奠基人之一。

李四光自1962年迁居于如今的纪念馆。他最后十年(1962年至1971年)是在国家为他专门建造的宅院里度过的。几十年过去了,这个院子还在,并于李四光诞辰一百周年(1989)时辟为李四光纪念馆,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题写了馆名。李四光纪念馆是一幢两层小楼,总建筑面积989.1平方米,有院墙环绕,院门朝北(以前朝南),楼门朝西。院内曲径通幽,有假山、喷泉、果木环衬。

纪念馆分为东西两个展区,东区为旧居,西区为科研楼一、二层。 东展区的展示内容为第一部分“光辉足迹”。西展区的展示内容为第二部分“卓越贡献”、第三部分“事业传承”、第四部分“精神永存”。门厅处有五块冰川遗迹标本展示,过厅两侧陈列着李四光各个时期的照片,黑白照片无声地见证了时光的变迁。会议室是李四光召开重要会议、与地质部和中国科学院领导商议工作,听取野外工作队汇报和接待海外友人的场所。卧室中还陈列着《回忆仲揆》手稿、结婚戒指等实物。

李四光的人生道路,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中国一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的历程,不愧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作为科学界的一面旗帜, 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科学遗产,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并发扬光大。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西城区,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离开八道湾,于1923年8月迁到西四砖塔胡同61号(现砖塔胡同84号)。1923年10月,从朋友处借贷买下了这座宅院,经鲁迅亲自设计,于1924年5月建成,鲁迅一家随后迁入新居,此处也是鲁迅在北京的最后一处住所。鲁迅前往上海后,其母亲及夫人朱安仍居于此。后来,宅院由其亲属捐献给国家。

鲁迅故居整体坐北朝南,是一所典型的北京小四合院建筑。院门辟在倒座房的东南角,经一个短短的通道,进入屏门便是旧居的前院,有南北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北房呈凸字形,是用木隔扇隔开的一明两暗的开间。东侧一间为鲁迅母亲的住室,西侧一间为妻子朱安的住房。北房中部后边加建了一间8平方米左右的房屋,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房,俗称“老虎尾巴”,鲁迅称其为“绿林书屋”。南房三间为会客室,东厢房原为女工住房,现设小型图片展,展示鲁迅在此居住时期的日常生活。北房西侧夹道通向后园,园内有一口枯井和花椒树、榆叶梅等灌木。

鲁迅在此生活期间,曾创作了《示众》《孤独者》等作品,翻译了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著文艺论集《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发表了《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十多篇杂文。此处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鲁迅在北京的旧居。1954年,国家在故居旁修建鲁迅博物馆,1956年对外开放至今。故居现由北京鲁迅博物馆使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真觉寺

寺庙位于西直门,以金刚宝塔闻名。宝塔前有两颗近600年的银杏树,塔檐四角铜铃随风叮叮当当,令人心旷神怡。宁静的古寺,古老的建筑风格,精美的石雕门券......仿佛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让人感受古刹诗意的同时,还能欣赏到“门”的艺术。

据了解,五塔寺是中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寺内有塔五座为金刚宝座规格。五塔表示五方佛主,俗称五塔寺。五塔寺主要景点有金刚宝座、敕建金刚宝座塔、琉璃罩亭、石刻艺术博物馆、广宁门外石道碑、耶稣会士碑、明朝太监玄宫、石享堂等。

清朝时,乾隆皇帝生母钮祜禄氏被尊为崇庆皇太后,享年86岁,是大清最长寿、最享福的皇太后。乾隆皇帝在其五旬、六旬、七旬与八旬时,都在此为她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祝寿活动。回顾历史画卷,《万寿图卷》共四大卷描绘了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时,昆明湖至紫禁城沿途设置的庆寿景点,迎驾官员和皇帝仪仗等欢庆场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

法华寺山门遗址

勑(音赖)赐法华禅寺位于海淀区西三环北路紫竹桥北东侧法华寺路东口路北,现在被中央民族大学幼儿园占用,2001年11月海淀区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寺山门及殿宇诸建筑,早已修葺如旧,保存较为完好。

据《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僧庙)西直门外法华寺2号,建于明万历年,属私建,占地110余亩,佛殿僧舍31间,附属土房20间,山门一座,有铜钟1个,铁磬5口,佛像31尊,铁香炉2个,石碑一座。天王殿供弥勒佛1尊、四大天王、韦陀一尊,大殿供三世佛和十八罗汉,东配殿供菩萨三尊,西配殿供护法一尊。

在袁世凯《戊戌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段文字:“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予奉召由天津第一次火车抵京,租寓法华寺。上驻跸颐和园,即托友人代办安折膳牌,定于八月朔请安。次日早起,检点衣冠各件,先派人赴海淀觅租寓所,午后至裕盛轩,遂宿焉。次日谢恩召见……退下,在宫门外候见庆邸,匆匆数语,即回寓。会大雨,至午始回法华寺。”有传言说“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就在法华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法华寺街67号

西顶庙

西顶娘娘庙又称碧霞元君庙,位于海淀区四季青蓝靛厂,紧挨着世纪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之间透着寺庙特有的古朴气息。

据说,在2003年左右的时候,周边计划进行大规模的拆迁,西顶娘娘庙也面临着即将迁出的命运。因西顶庙独特的工字型大殿结构,经过多方协调考察,古庙最终得以保留,并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免拆迁造成损坏。

西顶庙是过去京城五顶之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是京西著名的道教圣地。其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由明神宗和其生母孝定皇后共同捐资修建,并赐名为“洪慈宫。”相传旧时,这里的香火也是极为兴旺,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八,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方圆百里的民众都会来此进香。不仅民众喜爱来此进香,清朝皇帝也常来此处进香祈福,在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皇帝到西顶娘娘庙进香,目睹娘娘庙的残败,遂下旨重修庙宇。两年后,康熙皇帝再次到西顶进香时,御赐西顶娘娘庙为“广仁宫”,并《御制西顶广仁宫碑记》盛赞碧霞元君的灵验,歌颂元君在御灾捍患方面的功德。除此之外,康熙皇帝还御赐珠冠、袍幡、御书天仙玉女经卷等物给广仁宫。如今,庙内还立有一个刻着“广仁宫”的石碑。

至今,西顶庙内仍悬挂着康熙帝御赐的牌匾——金阙宣慈,多次修葺庙宇还亲赐牌匾,可见,康熙帝对西顶庙的厚爱。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也来到广仁宫进香,并留有御制《广仁宫瞻礼诗》,“碧霞自昔号天仙,圣母当年每致虔,闻典忽教两岁阅。攄诚未可此时捐,娑罗树古玉阶护,閬苑鹤归金简传,靡不宗神祈厚泽,颙带萝雨渥乾田。”相传,当年慈禧太后从万寿寺乘船去颐和园消夏都要经过这里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顶路北侧

玲珑公园

玲珑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园内环境优美、植物繁茂、绿树成荫。公园内最著名的建筑便是那座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慈寿寺塔,也称玲珑塔、永安万寿塔、八里庄塔。

除古塔外,园内还有火车头广场、中心湖区、往来亭、观景平台、鉴池、花卉观赏区、林下活动场、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场等景点。

火车头在公园北部,其原型为1937产的日本蒸汽机车。自建园时起,这辆机车及附带的两节老式客车车厢就停在这里,成为公园内一处别致的景观。

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要数这里的蒸汽机车头了。这些大家伙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退役的,1991年移至此处,同时还保留着一段钢轨,路基上镌刻的数据能感受到我国铁路飞速发展的历程。隐匿在满园春色中的大火车,拍起照来也是十分有年代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北里3号

北京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始建于1906年,在西直门外乐善园、继园和广善寺、惠安寺“两园、两寺”旧址上的清“农事试验场”内,由商部奉旨筹建。园内由动物园、植物园、农事试验三部分组成。最早的动物园位于园内东侧,占地1.5公顷,是中国对公众开放最早的动物园和华北地区对公众开放最早的公园。据考此地也是中国现代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的发祥地。

北京动物园于1955年正式定名,目前占地面积约90公顷,展出珍稀野生动物约500种,5000余只,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发挥着国家动物园功能。北京动物园秉承“教育保护并举,安全服务并重”的工作理念,围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努力打造成为面向国内游客展示首都风采,面向国外游客展示中国形象的北京名片。北京动物园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4A级景区。

斗转星移,物换景迁,往昔试验场,今日动物园。山石古建,廊桥亭榭,河泉陂池,花草藤树,爬虫游鱼,走兽飞禽,济济一堂,相得益彰。科学研究、保护教育、文化交流、知识传播、文物荟萃,功能齐全。少儿发其天真,成人觅其童趣。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天伦同享,古园新晖。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7号

    相关推荐Related recommendation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商务合作|电子政务|官方微博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