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作者您好:

平台方近期接到网友多起投诉,被部分作者文章内容包含的外部链接、二维码、电话等内容误导点击访问,发现其非推介地官方信息,亦非机构作者官方信息,真假难辨,造成困惑。

环游号作为国内首个央级新闻媒体和地方文旅机构共同推出的自媒体平台,将为文旅行业建设官方发声渠道为宗旨,服务行业机构、学者、专家和网友,为此,平台方从即日起,要求各作者发布的文章内容务必清除非官方外部链接、非官方二维码、非官方电话等,若发现故意发布上述内容,平台方将对文章作者永久禁言。 感谢您的支持。

已了解

明朝也有户口本?来看看长什么样
阅读数

分类:1567393066000

现在的户口可是一大难题,怎么说呢,多少人为了能有一个一线城市户口挤破头的去努力。而我们的户口本呢?在想偷偷结婚回家偷本的时候就能看到了。

其实我国的户籍制度产生于四千多年以前,更是在明朝达到了顶峰。你知道明朝户口本长什么样子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户籍制度。

其实,明朝从皇帝到官员其实都不清楚自己管理着多少人。

户籍制度起初主要是用于军事人员的统计,政府只有摸清人口数量才能调兵。到后来,才是为了征税。

殷商时期的“凳人”制度是户籍管理制度的萌芽形式。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员流动,便于管理的同时,主要是为了征税,而不是进行人口统计。

西周时期宣王曾想进行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但遭到了臣下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会劳民伤财,根据已有的六官制度和分封制度就可以得知人口数量,就这样,想法破灭。

后来,明朝废除了四大等级制度,但保留了元代的贱民制度。

早在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朱元璋在攻城略地的同时,就将修建道路以及抢救户籍文书作为两大重要工作。

朱元璋在编辑户籍中,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按照职业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农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除了上述人口外,还有宗室人口、少数民族人口。随着工商业的发达,市籍也成了新的户籍制度。

说完制度,就来介绍今天的主角~当当当——明朝的户口本。

明朝的户口本比现在的户口本登陆的东西要详细得多。洪武三年七月,朱元璋命令天下脱籍的百姓限期自首,并在全国开始人口调查,正式推行户帖制度。户帖内详细列明本户乡贯、丁口、名岁等基本情况。

例如:

11年后,又开始编制户籍黄册。上面写有姓名、籍贯、家庭财产状况等。因为送户部的册子是用黄纸做封面,所以称为黄册。到了正德年间,黄册制度已经出现大量的欺瞒丁户、赋役不均的现象。一条鞭法增加了田赋,使得农民获得了较多的人身自由,造成人口统计越来越难。流民问题成为明代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今天只是简略的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主要还是看户口本~

    相关推荐Related recommendation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商务合作|电子政务|官方微博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