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作者您好:

平台方近期接到网友多起投诉,被部分作者文章内容包含的外部链接、二维码、电话等内容误导点击访问,发现其非推介地官方信息,亦非机构作者官方信息,真假难辨,造成困惑。

环游号作为国内首个央级新闻媒体和地方文旅机构共同推出的自媒体平台,将为文旅行业建设官方发声渠道为宗旨,服务行业机构、学者、专家和网友,为此,平台方从即日起,要求各作者发布的文章内容务必清除非官方外部链接、非官方二维码、非官方电话等,若发现故意发布上述内容,平台方将对文章作者永久禁言。 感谢您的支持。

已了解

16号线探站寻“名” 一条奔跑的历史
阅读数

分类:1676955737000

探站寻“名”

上下五千年的积淀

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

和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波澜

让地名文化浩若繁星

地名是什么?

是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

是铭记民族使命的坐标

是打开大好河山的钥匙

在我们身边无数大大小小地名

组成了北京丰台

北京16号线

承载历史 连通未来

北京16号线南段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南北向骨干线路,将串联起北京市北部高新技术集聚区、中部的丽泽金融商务区以及南部的丰台科技园区等,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也为北京西北及西南的乘客增加一种便捷的出行选择,为沿线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

16号线探站寻“名”

有人说,只看北京的一些地名就已经美醉了。可它们背后的故事人们又知道多少呢?16号线南段自北向南分别为木樨地站、达官营站、红莲南路站、丽泽商务区站、东管头南站、丰台站、丰台南路站、富丰桥站、看丹站、榆树庄站,每一座车站的命名都颇有渊源。 

本期我们介绍位于

丰台区的站名来历

丽泽商务区

因“皇家血统”而得名

“丽泽”之名源自800多年前金代中都城丽泽门。据《丽泽书院史话》载:“‘丽泽’二字出自《周易·兑卦》:‘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丽’有连的意思,兑为‘泽’,上下皆兑,有两泽相连,互相滋益之象。” 1991年11月,在西三环南路与丰台北路交会处,建成了一座不完全互通式双层立交桥,因大致邻近历史上金中都丽泽门的遗址,故称“丽泽桥”,由此使一个消失了700多年的老地名得以恢复。1999年9月,在丽泽桥与菜户营桥之间修建了长2.9公里、宽80米的“丽泽路”。以丽泽路为主线,也就是在金代中都城丽泽门遗址所处的大致位置,北京新兴金融功能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正逐步成形。

东管头南

因管水有方而得名

东管头南-凤凰嘴街 郑志辰 摄

东管头位于丰台区北部。据《东管头村志》载:东管头村名来源于水头庄,也称“管头”。早年间附近有泉,四季涌流。泉水沿地势向东流淌形成小河,称凉水河。流经鹅凤营、万泉寺、草桥等地再向东南而流,一直流到通州汇入北运河。运河流到天津以后,使得当地百姓喝到甘甜的泉水。 由于凉水河对沿岸及下游百姓生活至关重要,所以水头庄的百姓为防止水源被污染,自发地组织起来管理水源地的卫生及安全,并负责每年的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头庄一带形成较大的村庄,因是管理着水源头,遂称“管头村”。后因人口增多分为东管头和西管头。 乘坐16号线在东管头南站下车,乘坐扶梯,便可换乘房山线。换乘过程中,抬眼便可见到方锦花格、“井”字花格、“万”字格等造型,中国风十足。

丰台站

127年历史始建于清末

丰台站是北京城的第一座火车站,已经拥有了127年的历史记忆。1895年年底,清政府将铁路修至北京西南远郊的寂静小镇丰台并建站,丰台站因而成为北京城的第一座火车站。 1897年,丰台站接通芦汉铁路(后改名为京汉铁路),丰台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909年,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主持设计的京张铁路的起点也设在了丰台站。至此,丰台站成为京奉、京汉、京张三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联轨站。这里旅客往来、货物集散,一片繁荣。 此后几经改造,成为京南铁路交通枢纽。2010年6月20日起,该站停办客运业务,由此115年的运营暂告结束。随后进行大规模扩建,于2022年6月20日正式开通运营。

丰台南路

明代“造甲”非“造假”

图片来源:京港地铁

丰台南路位于丰台区中部。此地历史上为造甲村,所造之“甲”为古代战争中将士们征战时防卫的盔甲。《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载:“相传造盔是制作盔甲、战袍的作坊。《天府广记》盔甲条载:‘凡三大营盔甲,题准俱三年一次交厂兑换,若选锋明盔甲,每年一次送修五百顶副。’由此可见,盔甲厂、造甲村均为制造盔甲兵器的作坊。” 明代京城周边设有多处制造盔甲的场所,京南丰台造甲厂是其中一处,大约建于成化年间,嘉靖年间废弃遂成聚落,称造甲村。 1965年将该村西南北向的土路修整后改成沥青路,因地处丰台镇南侧而称“丰台南路”。开通的丰台南路站,最大亮点可与地铁9号线实现同站厅换乘。

富丰桥

紧邻明代官方马场村

郑志辰 摄

富丰桥位于丰台区中南部,此地紧邻历史上的马场村。 据《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载:“马场村原为养马场,据《宛署杂记》载:‘国朝马政,行之宛平者……永乐十年(1412年),令北直隶土民领养孳生马匹,宛平养马自此始。’宛平饲养官马始自明初,推测马场村至晚于明朝。 村东有马神庙一座,清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重修,今尚存遗迹。马场东有一圈到六圈村,在其南尚有羊坊村,这一带自明代即为牧地无疑。” 马场村呈东西向长方形聚落,有村民百余户,历史上以种植蔬菜为主,后因开发建设村落及耕地消失。 1995年在村域北侧建成富丰园住宅区,其南侧所辟道路称“富丰路”。2000年兴建西四环路时,在此修建立交桥,因西北紧邻富丰园而称“富丰桥”。

看丹

“看滩村”改为“看丹村”

看丹位于丰台区中部,明清时此地已形成聚落。据明代《宛署杂记》载,“卢沟河(今永定河)入宛平县境,出卢沟桥下,东南至看丹口,冲流散漫,分为二派。”当时这里是河滩地,“看滩久之讹传为看丹”。 另传,唐代看丹村一带发生瘟疫,药王孙思邈来此研制丹药,行医治病。后人为纪念孙思邈而修建了一座药王庙,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药王生日,开庙会三天。 此间最为吸引人的是“看丹”,即到药王殿里看一看药王像前供放着的仙丹宝盒,也称“神丹”或“宝丹”,以祈求无灾无病,合家平安。 日久天长,便将村落称为“看丹”。 药王庙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重修,坐东朝西,有药王殿、三皇殿、娘娘殿等,农历四月二十八为药王圣诞之日,开庙三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榆树庄

为防风广植榆树而得名

榆树庄-榆塔

榆树庄位于丰台区中部,据《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载:“榆树庄地处距永定河东堤1.2公里,多沙石地,冬春风沙弥漫。最初仅几户人家,为了防风,宅旁院落种植榆树,此后以榆树庄为村名。” 榆树又名春榆、白榆等,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力、生长快、寿命长等特点,北京地区历史上多有种植。 榆树庄约明末成村,村域呈长方形,东临人民村,南临丰西北里,西临齐庄子,北临西羊圈,20世纪90年代初只有30多户,属卢沟桥乡自然村,今已实施旧村改造。

来源: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北京丰台

    相关推荐Related recommendation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商务合作|电子政务|官方微博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