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文物数量全国第一,董宇辉强推,山西文旅为何不如陕西?阅读数
2023年这个5月,对于山西的旅游品牌形象来说,是一个反转的季节,犹如过山车一样,从最低谷一下就冲到了顶峰。
刚刚经受全网尤其是来自山西本地网友群嘲的山西文旅,终于在5月20日东方甄选举办的山西专场上扳回一局,董宇辉领衔的一众主播,这一次山西专场全网播放超3亿次,首日带货7500万元,100多种山西特产几乎全部售罄。
东方甄选这次山西行,最出圈的,还是被顶到热搜的#董宇辉推介山西文旅被赞文案天花板#。有评论称:董宇辉这组“解说文案”,是东方甄选开办城市专场直播以来,最最最打动人的一次。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和同样是文化旅游大省的陕西比起来,山西的“实物”优势相当明显,省内的古建筑众多,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称号。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皇城相府都被众人所熟知。
而陕西虽然也有不少古建,但也只有零星分布,比如西安市,只剩下大雁塔、小雁塔、碑林、城墙等,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
山西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远超过西安,仅仅一个运城,就有国保文物102处,而西安,只有58处。
但是,国保文物文物多,并不说明旅游就一定做的好,从旅游数据上来看:
2019年“五一”假期,陕西接待游客41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96.88亿元。
2019年五一假期,山西全省共接待旅游者3984.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47亿元。
再看看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山西省会太原和陕西省会西安的表现:
2023年,““五一”假期(4月29日至5月3日)太原全市主要景区、公园、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共接待市民、游客548万人次,全市主要景区、公园、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门票(营业)收入8611万元。
2023年,西安五一共接待游客13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
从这系列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山西旅游和陕西旅游相比较,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旅游收入,山西都落后于陕西。
陕西旅游市场的核心肯定是西安,但是山西旅游的核心城市,目前来看,并没有一个代表性的地方。
作为陕西全省旅游业的领头羊,西安旅游的成功经验到底能不能复制,当然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但是对于旅游市场和整个产业开发的重视程度,西安乃至整个陕西,应该说是从来不犹豫的。
比如西安和陕西,已经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到整个城市和全省核心竞争力和支柱产业的战略高度:
《西安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西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超过6%,旅游收入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西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旅游接待总人数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000亿元,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6%。
《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也提出:力争到2025年,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9亿人次,建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反观山西,虽然也提出了“将文化旅游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努力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的口号,但并不如陕西这么具体,数字目标这么清晰,光喊口号做规划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真抓实干。
这也就难怪,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山西文旅被骂上热搜”成为各大平台热榜,各类负面信息给山西旅游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其实,这样的“被骂”,更多的是因为山西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以及对文旅产业发展有更高的期望。
“山西文旅被骂上热搜”,不仅是山西文旅业本身的问题,还有更多文旅业相关的交通、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多个层面,毕竟, 想要发展旅游,涉及到一个地方的方方面面,如果不举全省之力去办,肯定都会有不足和短板。
“淄博烧烤”的火爆就是明证,当一个城市从上到下都为这个地方的品牌和声誉都行动起来的时候,停车、住宿、接待等等,这些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国家级文物数量全国第一,董宇辉强推,山西文旅为何仍然不如陕西?
这再一次说明了,资源丰富并不是发展旅游业的第一优势,政通人和,齐心协力,用符合市场的行为来满足游客,做好服务和配套,旅游业,自然就做好了。
-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环游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