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 乐游京津冀,1亿多人“说走就走的文旅圈”雏形显现阅读数
北京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国际化大都市特色显著;天津面朝大海,因洋楼文化、民间艺术等闻名;河北山河秀丽,平原辽阔,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多人口的京津冀地区,文旅资源呈互补之势,“和而不同”,为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奠定了天然基础。
10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之下,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充分发挥北京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迈进。三地文旅渐渐形成“协同管理、优势互补、形象共树、客源共享”的良好格局。1亿多人“说走就走的文旅圈”雏形已经显现。
协同发展机制 在创新中完善
10年来,北京市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梯次推进政策体系,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机制在创新中不断健全完善。
三地共同推动落实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规划,统筹规范旅游标准、旅游设施、旅游线路、旅游企业、旅游品牌等,还成立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常态化召开专题组工作会议,京津冀文旅多领域、多层级、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已经建立。
北京市文旅局依据《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细化“施工图”。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根据年度重点任务分解表,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北京市文旅局还与津冀两地文旅部门共同推动成立数字文化馆联盟、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图书馆联盟、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演艺联盟、旅行社联盟、景区联盟、长城保护联盟和博物馆联盟等9个文旅领域联盟,形成了同心、同向、同力的工作格局。与津冀两地文旅部门接续签订16个合作协议,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文旅营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共同开发旅游线路、进行产品推介,联手开展文旅宣传、举办数字营销活动,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地区信用 旅游协同共建合作协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三地文旅市场信用监管合作内容,推动“信用 应用场景”落地,建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监管联动、服务协同”四位一体的文旅市场信用监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第一个区域性自驾相关服务标准《京津冀自驾驿站服务规范》的发布实施,为京津冀区域房车露营产业规范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力推动了京津冀露营旅游、房车营地等业态发展,对京津冀自驾旅游服务水平提升、京津冀旅游集散功能优化和京津冀旅游市场协同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协同发展品牌 在支撑重大战略中成长
坐落于小海陀山的延庆奥林匹克园区涵盖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延庆冬奥村,于2021年12月获得国际奥委会批准,成为继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后,北京市第三个被冠以“奥林匹克”称号的区域。自2022年4月29日向公众开放以来,迅速成为冰雪旅游的热门打卡地,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增添了一颗璀璨明珠。
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国家区域旅游发展总体格局中予以谋划和考虑,是深化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10年来,北京市加快落实《共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编制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举办第三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大会,签订延张大乌文旅合作协议及备忘录,召开首届京张骑游大会,发布“骑游京张”品牌培育计划,文旅体商资源被一条看不见的线串联成“热经济”。
文化是旅游发展之“魂”,旅游是文化传播之“体”。让中华传统文化赋能旅游体验,让人们通过旅游领悟中华文化之深邃,坚定文化自信,是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京津冀被一脉运河水串联,交界地带长城总长110公里,已成为三地重要的文化符号。10年来,北京市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动长城、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游船通航,在全国率先发布400公里“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主线,7条线路入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主题精品线路,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经中央编办批准正式定名。
京津冀三地文化和旅游业界还通过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五大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在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可以一个周末打卡北京平谷、天津宝坻、河北三河的知名景区;在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可尽情享受“速度与激情”;京西南生态旅游带以绿色生态为特色,横跨京冀两地的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一大亮点;京南休闲购物旅游区因汇聚天津武清奥特莱斯、河北廊坊金钥匙家具城等,澎湃着消费活力;滨海休闲旅游带内,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沧州南大港滨海湿地、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各具特色。五大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不断满足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联合举办京津冀冰雪旅游季暨密云区冬季冰雪文旅体验活动、第二十五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暨京津冀文旅消费季活动、京津冀房车巡游暨露营大会等特色文旅活动,吸引着文旅创新要素和人气持续向五大旅游示范区聚集。
文旅产业合作 在深化中融合
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文化产业协同步伐明显加快。在产业合作深化的过程中,文旅融合发展也更加深入。
大力推动文旅资源共同开发是北京市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主要方向之一。北京市文旅局通过推动北京朝阳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北京产权交易所等单位与河北文旅企业深度合作,为京冀文旅产业合作贡献力量。
京津冀三地还合力搭建文旅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主办北方旅游交易会、露营旅游产业提升与交流推广、京津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全国重点文旅企业进河北暨旅游康养项目对接会、京津冀文旅产业项目投融资及健康文旅项目对接等活动,宣传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搭建跨区域文旅协同发展平台,探索打通产业链、信息资源壁垒,实现区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
依托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旅游展,分别设置“京津冀展区”和“区域新合作”主题单元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展区,集中展示京津冀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据了解,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的一系列文旅经贸交流活动,促成20余个项目签约,签约交易额达285.7亿元。
文旅消费大市场 在互为目的地中形成
手持“一卡通”,逍遥京津冀,已经成为很多京津冀游客的美好愿景。尤其是在“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小程序上线后,京津冀三地的市民有了更多丰富且实惠的出游选择。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大数据客流监测显示,2023年京津冀三地已互为重要且热门客源地。10年携手,一个覆盖三地群众的文旅消费大市场正在加速形成。
文旅消费大市场的形成,依赖于三地文旅资源串珠成链。10年间,三地文旅部门联合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推出7条“漫步北京-双奥之旅”、8条“四季八线 嗨玩京张”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主题线路以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主题游线路;推出22条“新春逛津城”、14条“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42条“津牌”精品旅游线路以及11条天津市文物主题游线路;运用“文旅 科技”塑造文旅新消费,发布10条京津冀文旅科普体验线路;开通北京至丰宁县等6条旅游直通车线路。
文旅消费大市场的形成,也得益于文化协作的不断加强。联合津冀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近20万人次走进剧场、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超3亿人次共聚云端,圆满实现了“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汇万众活力”的办节目标,有力推动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共同开展京津冀百姓歌手大赛、器乐大赛、广场舞大赛、快板大赛、书法美术摄影展等系列品牌活动,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携手打磨群众文艺作品;举办京津冀戏曲展演季、京津冀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全国民族器乐展演等重大文化活动,打响“北方戏窝子”品牌;共同创作交响诗篇《长城》、推出交响诗《大运河》,联合签署《京津冀民乐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强化京津冀展陈交流,支持首都博物馆本馆常设展陈提升改造,推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成功开馆;成立“晋察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联盟”,共同编制晋察冀、冀热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
文旅消费大市场的形成,更离不开三地公共文化服务的互通互融。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门共同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规范,互相输送数字产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例如,持续提升京津冀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创新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举办京津冀图书馆联盟青年馆员论坛和基层图书馆学术调研交流会,在交流中加快融合。
结语
10年间,风起京津冀,潮涌渤海湾。
文化和旅游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在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产业新业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撬动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放眼未来,北京市将继续立足文旅资源禀赋,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全方位打造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战略新格局,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翻涌出更加壮美的浪花。 文/魏昕悦
-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环游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