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作者您好:

平台方近期接到网友多起投诉,被部分作者文章内容包含的外部链接、二维码、电话等内容误导点击访问,发现其非推介地官方信息,亦非机构作者官方信息,真假难辨,造成困惑。

环游号作为国内首个央级新闻媒体和地方文旅机构共同推出的自媒体平台,将为文旅行业建设官方发声渠道为宗旨,服务行业机构、学者、专家和网友,为此,平台方从即日起,要求各作者发布的文章内容务必清除非官方外部链接、非官方二维码、非官方电话等,若发现故意发布上述内容,平台方将对文章作者永久禁言。 感谢您的支持。

已了解

来今雨轩:“展用一体”的革命旧址
阅读数

分类:1725524687000

来今雨轩位于中山公园内坛的东南角。它不仅是一家老字号茶社,也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

这座建筑有歇山式屋顶,红砖墙,黑筒瓦。它几乎和公园同龄,是1915年营建的。建成后作为饭庄和茶社经营,茶点、西餐都很有名,为公园平添了烟火气。“当年,公园里的茶社不止这一家,还有春明馆、长美轩、四宜轩等,定位不太一样,数来今雨轩最高档。”盖建中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来今雨轩成为各界名流雅集之地,鲁迅、老舍、梁实秋、张恨水等文人墨客都是老主顾。“如果穿越到民国,会发现来中山公园聚会的各界名流破了次元壁。”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公园北京》作者林峥说,她翻阅了很多文献和胡适、徐志摩、梁林夫妇等名人的书信,发现他们在来今雨轩的聚餐会多是采取AA制,“中山公园和来今雨轩相当于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发挥了19世纪维也纳咖啡馆的功能。”

不少中国共产党早期人士,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也常相聚在这里,阐述政治主张。李大钊的著名演说《庶民的胜利》,就是在来今雨轩门口发表的。

后来,茶社关闭多年。2020年3月,来今雨轩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古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紧锣密鼓修缮,内部重新布展,并面向公众开放。

恰在这时,中山公园提出了独特的布展思路——“展用一体”。也就是将展示与使用功能相结合,既以展览呈现革命历史,又还原茶社的经营服务。盖建中告诉记者,“展用一体”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搞经营赚钱,而是让参观者能够沉浸式地体验当年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当然,这也是为了满足市民的念想:“很多人都对来今雨轩的招牌菜念念不忘。闭馆那些年,总有人在茶社门口徘徊,问我们什么时候重张?”

记者踏访来今雨轩时,正是一个游客相对稀少的工作日。一楼大厅是一间茶社,摆十余张榆木方桌,铺乌木地板,镶嵌八瓣梅图案的老花砖。11时刚过就几近客满,食客们轻声细语交谈,并不嘈杂。

重张之初,大厅只有九张方桌,后来在参观者的强烈要求下,才又增加了几张。来今雨轩张罗茶水、点心,其目的虽然并非大搞经营,但也着实费了许多心思。

菜单上的餐品少而精致,有小菜拼盘、豌豆黄、西点,8元一个的冬菜包子更是每桌必点。就拿冬菜包子来说,经营方请来了大师傅,按文献细细复刻:以瘦肉末和四川冬菜入馅儿,面皮松软雪白有嚼头,总体是甜咸口的。包子的外形也很有特点,个头大,状如鸟笼,手工捏褶26个。

在来今雨轩的二楼,常年设“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两个展览,有实物及复制品、肖像照片。“今天带孩子来参观,才了解到少年中国学会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这么多人才。”一位游客说。

最近,随着中轴线申遗成功,中山公园又迎来了游园高峰。走过110年岁月,这座市民公园始终以市民为核心,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关推荐Related recommendation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商务合作|电子政务|官方微博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