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卢沟桥传说”:声音的故事《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阅读数
卢沟桥有着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着令人流连忘返的迷人景色。从它建成的那一天起,围绕着卢沟桥的种种传说便应运而生了,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以口传心授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不断丰富、发展其内容,使卢沟桥最终成为故事、诗词、歌谣、歇后语、小说、舞蹈、戏剧等各种文艺形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知名度不断扩大。这些传说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同时也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传说大多来源于卢沟桥,深深依附于卢沟桥的文化语境,而传说的创造与传承某种意义上又丰富了“卢沟桥文化”,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两者可谓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数量蔚为壮观的民间传说与卢沟桥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使得卢沟桥成为当之无愧的自然与文化意义上珍贵的“双遗产”。卢沟桥传说与永定河文化、宛平文化浑然一体、息息相关,而且成为这两者典型文化样式的代表。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原因和人文历史传统,永定河的治水文化和龙崇拜文化、宛平城的京畿文化,典型地体现于这一地区民众的口头传统中,卢沟桥传说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声音的故事《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卢沟桥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完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到现在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
卢沟桥有两排石栏杆,每根石栏杆上都有狮子,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有趴着的、卧着的、背着的、抱着的,还有骑在脖上的、钻在肚下的。一个狮子一个样,每根石栏杆上都有,到底有多少个,谁也数不清。
传说,有一次,新到任了一个宛平县令,他听说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很不服气,心想,天下哪有这种事。
这天,他把守城兵都叫了来,说:“都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我今天就派你们去数狮子,你们数清了有赏。可有一件,你们数是数,必须都得对上,对不上,不算。”
守城兵得了令,就都到了卢沟桥桥头。他们排着队,一个挨一个,从桥栏杆前面走过,走一步数一下,走一步数一下。他们各数各的,来回走了两遍,到头来,一报数,一个人一个样,就没有相同的。他们报告了县令。县令说:“不行,还得回去数。”守城兵就又回到卢沟桥桥头,重新数了起来。
这回数得比上两次还细,一连数了三遍,到桥头一报,还是不一样。县令的胡子都气炸了,把士兵们狠狠骂了一顿。
兵不服气地说:“老爷不信,您去数数看。”
县令心想:数就数,你们等着,等我数清了再和你们算账。
他坐了轿子,上了桥头。下轿以后,先从桥东向西数,再从桥西向东数。数了一遍下来,再数第二遍。数完第二遍,数没对上,又数第三遍。第三遍又是一个数,又数第四遍。不管他数多少遍,这数目就没有一回是重样的。他累得满头大汗,腰疼腿酸,再也数不下去了,就坐着轿回来了。
到了晚上,他想:真怪,这狮子怎么会数不清呢?莫非它们长了腿,会走动?想到这里,他便爬起来,又上了卢沟桥。
这时,正是半夜子时,四处静悄悄的,只有卢沟河水哗哗作响。县令轻轻地走到桥上,只见这些狮子正在戏耍:有的从栏杆上下来东窜西窜,有的从这根栏杆跳到那根栏杆,有的小狮子在大狮子身上来回爬滚。县令看到这里,猛地叫了起来:“好哇,原来你们是活的!”
他这一叫不打紧,狮子马上回到自己的地方,一动也不动了。
原来这些狮子是当年鲁班修桥时留下的。鲁班把那汉白玉的石头像赶羊似的赶了来,做成了桥栏杆,又在每根桥栏杆上刻下了各种各样的石狮子,刻完以后,挨个儿头上给了一锤子,这样,它们便都活了起来,可是有一样,不能离开这座桥。
所以,北京人有句歇后语叫“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文字出自《八大处传说》
百年宛平城
千年卢沟桥
万年西山永定河
未来的卢沟桥-宛平城
要永远地屹立在中华大地上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识和精神的信仰
欢迎大家收听声音的故事《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到卢沟桥参观游览,领略卢沟桥文化,传承非遗之美。
-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环游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