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作者您好:

平台方近期接到网友多起投诉,被部分作者文章内容包含的外部链接、二维码、电话等内容误导点击访问,发现其非推介地官方信息,亦非机构作者官方信息,真假难辨,造成困惑。

环游号作为国内首个央级新闻媒体和地方文旅机构共同推出的自媒体平台,将为文旅行业建设官方发声渠道为宗旨,服务行业机构、学者、专家和网友,为此,平台方从即日起,要求各作者发布的文章内容务必清除非官方外部链接、非官方二维码、非官方电话等,若发现故意发布上述内容,平台方将对文章作者永久禁言。 感谢您的支持。

已了解

荷包的古典意蕴一针一线都是情
阅读数

分类:1654493446000

文/图张耀忠

荷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久远,颇具审美价值。从先秦到清朝,荷包在民间、官僚阶级,乃至皇室贵族中,都是日常必佩之物。至清朝,荷包的绣制、佩戴最为鼎盛。

“荷包”一词最初是在宋朝得以广泛使用,意指随身佩戴的小囊,亦有容臭、佩囊、荷囊、香袋、香缨、佩帏等别称。荷包的雏形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春秋之时起,民间已普遍佩戴“囊”,并在囊中存放小物件,亦有置香草以辟蚊虫者。最早记述见于《诗·大雅·公刘》中“乃裹餱粮,于橐于囊。”,其中的“橐”和“囊”,即荷包。

佩戴“囊”亦是中国古代服饰礼制中的重要组成。《礼记·内则》中“男鞶革,女鞶丝。”以古代“囊”的材质选用中,男用纬,女用缯才符合礼仪规范。后来,“囊”还成为官员制服的重要身份象征。《晋书》曾记载“八坐尚书荷紫,以生紫为拾囊,缀之服外”。“荷紫”“拾囊’即荷包。唐朝亦有用金、银丝线等不同材质的“鱼袋”作为官阶的象征。

其中,用以放置香料一类的荷包,发展成为另一古代重要手工艺品——香包,即香囊。唐朝时期,开始出现金银香囊,制作精巧,玲珑美观。

小巧的荷包,却别有一番“大乾坤”。荷包是古人生活中方便随身携物的实用之物,亦是亲朋好友之间传达祝福的凭借,更是男女之间互表心意的寄托。荷包的一针一线中,不仅有精美的刺绣艺术,亦有绵绵不尽的情思。

“荷包”一词最初是在宋朝得以广泛使用,意指随身佩戴的小囊,亦有容臭、佩囊、荷囊、香袋、香缨、佩帏等别称。荷包的雏形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春秋之时起,民间已普遍佩戴“囊”,并在囊中存放小物件,亦有置香草以辟蚊虫者。最早记述见于《诗·大雅·公刘》中“乃裹餱粮,于橐于囊。”,其中的“橐”和“囊”,即荷包。

佩戴“囊”亦是中国古代服饰礼制中的重要组成。《礼记·内则》中“男鞶革,女鞶丝。”以古代“囊”的材质选用中,男用纬,女用缯才符合礼仪规范。后来,“囊”还成为官员制服的重要身份象征。《晋书》曾记载“八坐尚书荷紫,以生紫为拾囊,缀之服外”。“荷紫”“拾囊’即荷包。唐朝亦有用金、银丝线等不同材质的“鱼袋”作为官阶的象征。

其中,用以放置香料一类的荷包,发展成为另一古代重要手工艺品——香包,即香囊。唐朝时期,开始出现金银香囊,制作精巧,玲珑美观。

小巧的荷包,却别有一番“大乾坤”。荷包是古人生活中方便随身携物的实用之物,亦是亲朋好友之间传达祝福的凭借,更是男女之间互表心意的寄托。荷包的一针一线中,不仅有精美的刺绣艺术,亦有绵绵不尽的情思。

    相关推荐Related recommendation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商务合作|电子政务|官方微博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