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去南苑的必经苑门——大红门阅读数
提起大红门,大家肯定会想到是丰台区的一处地名,但是你知道吗?在清朝,大红门是皇帝们,赴南苑必经和歇息之地,也是各地信使及给皇宫送粮米等人所经之地,这是为什么呢?
---------
大红门名称的由来
当时的大红门叫做“北红门”,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辟四门,缭以崇墉”,在修建海子围墙的同时,在苑墙北、东、南、西四边分别建置北红门、东红门、南红门和西红门 ,清代南苑在明代南海子基础上修葺而成, 顺治时期,新增一小红门,位于大红门东边。原北红门就改称北大红门,后来又简称大红门。
---------
大红门重要的原因
“红门”为南苑正宫之门,最为重要。它距离紫禁城最近,与永定门相对,相隔不到十里,因此使用频率也最高。大红门位置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其是进入南苑宫苑范围后, 前往新宫、旧宫、庑殿行宫、南宫等建筑群的重要分叉节点。
大红门(康熙南巡图卷局部)
有关大红门的御制诗赏析
大红门景色还十分优美,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还作了许多关于此地的御制诗:
《康熙御制诗》
之《海子北红门秋雨后行围戏作》
云飞御苑秋花湿,风到红门野草香。
玉擎遥临平甸阔,羽旗近傍远林扬。
《乾隆御制诗》
初集卷十乾隆七年《射猎南苑即事》
北红门里仲秋天, 夹气游丝拂锦拜。
行过雁桥人似画, 踏来芳甸草如烟。
《乾隆御制诗》
二集卷十七乾隆十五年《北红门外即景》
北红门外晓回銮,雨后春郊料峭寒。
五鳯楼高直北望,居庸遥列玉为峦。
青牟扑陇蔚蓬葱,微雪侵晨一律融。
却忆龙沙宣郡外,几多毳帐怨春风。
乾隆二十八年御制
《入北红门小猎即事四首》
出城十里到红门,近也虞丞典制存。
却历五年方一至,迅哉何以驻高奔。
朝家武备万方钦,略示西戎寓意深。
何必三驱诩他藉,此来本不为从禽。
苑中小猎心犹喜,习气了知未易降。
臂痛虽然艰射鹊,马驰中兔尚连双。
广甸土苏多作泞,挥鞭视马力徐驰。
为思积潦疏消处,春种可能不误时。
1949年,南苑的9座大门除了大红门外,其他8座大门荡然无存。根据《南苑往事》的记载,1955年8月,当地为了交通方便,拓宽路面,大红门门洞被拆除。如今仅有大红门东门房一处遗存。
1937年的南苑大红门
*图片来源于高世良先生的文章《清朝时大红门长这样,皇上去南苑在这里歇脚》
----------------------
END
-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环游号立场。